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2:42    次浏览
洋务运动,又称自救运动、自强运动。该运动是19世纪60~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、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“自强”、“求富”运动。这场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,但却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开辟了道路,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。记得1994年,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开始,我们中国足球在90年代初期和中期当时给人的映象是“前途是光明的”,当时职业联赛球员收入水涨船高,观众热情高涨。球迷心里觉得获得个亚洲冠军,进个世界杯16强也是不远的事情。但97年世界杯预选赛给了球迷一记响亮的耳光,虽然02年韩日世界杯来了一回光返照,但是球迷看看就明白了,世界杯和中国没什么关系,无外乎冲出亚洲,受人SM而已,没什么可吹的,就这唯一一次的冲出亚洲也是靠点小运气加米神奇的功劳。所以有人讲,足球职业化,产业化是错误的。还不如回到体工队时代。但我以为,职业化还是有功劳的。94年至今的足球职业化带给体育行业的是什么,我仔细想了想,头发又少了点,才明白,原来这就是洋务运动,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,讲得透彻些,就是官督商办。官家再不出钱了,只管事,不再是专业队,而是职业队,有些人说这不是真正的职业队,我倒认为这的确是职业队。百度百科上讲职业足球俱乐部是以足球竞技比赛为主营业务的,以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的。它要实现俱乐部价值的最大化,就必须不断提高其产品(足球比赛)质量,吸引广大消费者(球迷),从而极大促进了竞技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。第一,球员不靠财政出钱,而靠老板们养活。第二、老板们自负盈亏,历年来俱乐部破产的,转卖的。屡见不鲜。第三、收入高得吓人,完全不是水球、击剑、跳水等冷门项目可比。可能有些人会说,这些项目的世界冠军们收入也高,这没错,但是就行业整体收入来说,足球绝对数一数二。那么官督商办里面的官督怎么解释?那就是中国有个行政级别的机构可以横扫一切的管,这个机构可以管这个项目一切的事情。上至足球联赛的章程,下至球员家的保姆。上至球场广告收入,下至恒大球场养什么老鼠。可以这样说,这个行业中,没有他们办不到的事,他们可以选个智商30以下的当国足教练,也可以选个200以上的球童。可以把家里70岁的阿姨选为国足队员,也可以叫绿城俱乐部改名为大大俱乐部。其实管事多不是这个机构的问题,比如李光耀管事多,未必就管得不好。但要是请美美郭当新加坡的老大,就麻烦了。我这样说,绝不是贬低这个机构的智商,能做在那个位置的人,绝对不是傻瓜。但是如果这个机构里的人,本来就不想做好事情怎么办? 钱是企业的,球队是企业的,这个机构是管俱乐部的,是一个不用自己的钱,仅仅凭权力可以任性的壮汉。犹如当年的清朝太后,在他管辖的领域,要修园子修园子,要玩谁玩谁。不用讲任何的理由,方法。太后就有这样任性,哪怕我们底子薄,水平差,反正这机构的人钱没少拿就行了。至于管得好不好,不在乎。更何况,这个机构的人很多还是外行,热衷于搞什么政治理论教育的主。搞好足球没什么捷径可走,不是今天吹吹,明天就能拿世界杯,也不是明天吼一吼,后天就能国际排名第一。需要什么,直观的看,就是要好球员好教练。那么教练好办,可以拿钱请,球员怎么来,那需要俱乐部输送,不管是国外俱乐部送来,还是国内俱乐部送来。目前的情况看,国外高阶一点的联赛不会要球员,无他,水平太烂。那么国内俱乐部呢,球员从哪里来的?简单,是青少年球员慢慢升上来的。那么中国的青少年足球是个什么样子呢?我有一朋友是以前少年球队的,也是某俱乐部的后备队的成员,他就说到,当年打球时候,我们教练根本不许我们个人盘带。一个劲叫我们传球,少犯错误。我就想,我终于知道为何我们球员的技术如此差了,从青少年开始,就不许人家盘带,个人发挥,基础怎么会好,目前中国足球就是技术差,要说身板,真心不差,就是怕逼抢。踢过球的都知道,一旦技术不好,就是怕逼抢。体力呢,也不算差,尽管看起来抽筋多,实际是控球太差,往返跑过多,导致体能消耗巨大。为何青少年足球要讲求团队配合,而不强调个人发挥呢?因为基层教练的任务是得到青少年球队的好成绩而涨待遇,而不是哪个球员以后出名而得益。每每提到欧美足球,老是有人说,人家可选的青少年才俊多,实际上欧美足球除了社会化程度高外,还有三个因素导致足球人口多,第一、财政投入大,国外的青少年足球实际政府是有投入的,我们的投入基本为0,中小学基本没足球课。国外财政的投入主要是来自政府对足球场地的投入。而我们的城市,足球场地有多少,大家心知肚明。第二、人家的专门管理机构不是政府机构,没有行政级别,有限的管,不追求全面的管。第三、人家青少年踢球是为了要个人爱好,个人成才,强调个人发挥,人家青少年教练是为了培养出一个球星而名声大噪,而不是出了一个英格兰地区青少年冠军而出名。为何我们政府投入足球少呢?有几个重要因素,足球属于投入大,见效慢的项目,如果我是地方体委人事,我也不搞足球,有什么意思,我不如花一点点钱,培养几个举重世界冠军,几个游泳天才。越冷门的奥运项目,见效越快,我猜不管足球,培养几个足球队员有什么意思,对我的政绩还不如我培养一个世界冠军。而投入上,一个世界举重冠军的投入远比培养几个远藤保仁、齐达内、罗纳尔多、梅西来得轻松,可能性也大很多。这就是体工队性质的优越性。中国的体育职业化,从足球开始,到篮球,排球,职业化之后越来越差,只有乒乓球、羽毛球成绩依然好,其原因很简单,足球、篮球、排球国际上都重视,而冷门项目人家不怎么玩。那么职业化是不是错了呢?朝鲜是长期我们拿来比较的球队,有些人说他们成绩现在就比我们好,实际上呢,朝鲜水平很高吗?仅仅是比中国强,我个人以为就算恢复体工队性质的球队,放弃职业化,我们的水平也就朝鲜水平,不可能再向上发展什么,这难道就是大家想要得结果?踢得不好就挖煤?就是完美的足球?职业化足球绝对没错,但是官督商办的洋务运动化的职业足球还不如体工队足球,这并不是职业化的错,而是职业化执行的问题。现在有了“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”这东西,就是直接指向这一问题。但一个文件绝对不能真正搞好足球,怎么样去行政化,怎么样出现更多的球场,怎么样管办分离,怎么样出现西方化的职业联赛管理体系,才是核心问题所在。就算真正执行了职业化进程,我们至少也需要20年才可能达到日本队的水平。总之,管理体制不变,就一个文件,改变不了什么,中国足球依然会在漫漫长夜中摸着石头过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