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酒店行业动态

AG百家乐 - AG真人|“智慧呼和浩特”离我们还有多远?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2:42    次浏览

6日10时,呼和浩特新城区星火巷社区的志愿者王青刚从百灵小区返回办公室,打开社管通处理解决网格员上报的百灵小区前院垃圾堆积问题。从8时到10时30分,星火巷社区网格员通过手机上的社管通软件上报了辖区17个问题,主要集中于城市管理类别中的市容环卫维护上。网格员使用的社管通就是“智慧社区”建设中应用的一个软件。而“智慧社区”也是“智慧城市”建设的一项工程。今年2月,经过国家城乡建设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评定,呼和浩特市被确定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。这对“智慧呼和浩特”建设更加推进了一步。那么,市民从中能享受到哪些“智慧”? 居民在“智慧社区”中生活更舒心“社管通”的大用途星火巷社区主任云景俐告诉记者,像网格管理员反映的百灵小区前院垃圾堆积问题,属居民个人行为,只要找到当事人,网格员就可进行处理,当场解决。如涉及居民共同利益或事件重大的,就得上报街道办事处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、解决。2012年3月14日,作为呼市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社区之一,星火巷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正式启动。在星火巷社区网格化指挥平台上,记者看到,一排排、一幢幢的楼房模型,被规整地划分为8个三级网络,平均每个网格居民500户左右,有3名网格管理人员。驻区单位、商业网点、公共场所全部划入网络。正在管辖内走访的社区网格管理员刘兴文娴熟地操作着手机社管通,打开定位,连接数据,拍上照片,再配上所反映问题的文字说明。整个步骤下来不到4分钟。刘兴文调侃说,年纪大了,需要戴上老花镜才能看清手机上的字,要不然,反映问题的速度还能更快些。“第一年网格员上报问题主要以书面材料为主,全年统计共有2580起,处理解决问题的期限较长。后来,开始应用社管通软件,反映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间更快捷了,到了2014年,网格员通过手机上的社管通软件上报的各类问题就已经减少到了1500多起。”云景俐说,网格化管理帮助社区解决了不少民生问题,如百灵小区的饮水问题、文联大院火灾事故、化肥楼危墙改造等,网格化模式的推行使基层工作者做到了地熟、人熟、情况熟,对居民所想、所盼、所要求了如指掌。在新城区近1000平方米的智慧指挥中心,一款城市管理软件已正式投入使用。记者看到,在绘制好的城区三维地图中,从小街巷、居民小区到住宅楼等信息一目了然。在人口信息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相互配合下,工作人员实现了对辖区内任意一个小区的人、地、物、事的全方位掌控。目前,已建成的8个街道分中心、48个指挥平台实现了区、街道、社区光纤互联,遍布城区的300多个摄像头和1200多个手机终端系统,让每一个平台都有了千里眼,居民的安全管理尽在掌握中。 新城区社区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手机网格终端采集上来,那么社区能处理的问题社区就解决了,社区处理不了的,一级一级汇报,汇报的时间由过去的几天甚至十几天转变为现在的几分钟。“智慧呼和浩特”是什么样?智慧社区可以让百姓的生活更宜居。那么,“智慧呼和浩特”是什么样?在记者的采访中,呼市很多市民是这样想象的。有序的交通、绿色的楼宇、良好的水处理技术、智能化供电系统、智能家居……在家住玉泉区俪城小区海日泰眼中,智慧城市是一座绿色、便捷的城市。智能安防保证安全,出门可以放心;智能交通畅通无阻,再也不用因堵车烦心;随时随处可上网掌握各种信息,生活舒心……在家住巨海城小区张新的眼里,智慧城市应是安全、畅通、舒心的城市。呼市发改委副主任田建军给出了智慧城市的具体概念。他说,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、分析、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,从而对包括民生、环保、公共安全、城市服务、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。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,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,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,促进城市的和谐、可持续成长。其实,近几年,呼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着可喜的成绩。数字城管、智能交通、基础空间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等全市综合信息系统已投入使用;目前,政务城域网网络已达到300管程公里以上,网络节点覆盖了市政府组成部门、旗县区和开发区,电子政务网络向社区延伸建设、民生信息网络建设和政务服务三级网络建设已经基本完成;特别是近年来,呼市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,云计算产业发展迅速,而云计算在智慧交通、医疗、教育、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应用,将会极大地提高首府公共服务水平,为居民生活提供许多的便利……田建军称,智慧城市的建设,一方面提升了市民的感受度,另一方面企业也能从中受益。 居民的安全管理尽在掌握之中 本报记者 杜柏业摄影能给市民带来哪些“智慧”很多市民都在问,“智慧呼和浩特”能让他们感受到什么?能带来哪些“智慧”?呼市发改委副主任田建军告诉记者,智能系统都建立起来后,会给首府市民带来极大的便利。在医疗卫生领域:将给市民看病就医带来更多便利。在挂号环节,市民在家中就可通过电话、互联网预约呼市医院的专家门诊,减少了市民提早到医院挂号、排队等候的烦恼;在就诊环节,推出“一站式付费” 服务,市民可先看病后付费,简化就诊流程,减少多次排队付费的麻烦;此外,依托逐步覆盖全市各公立医疗机构的健康信息网络,在就诊过程中,医生还可调阅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记录,重复检查、重复用药、用药禁忌也会自动提醒,不仅减少了医疗费用,也提高了医疗安全;就诊结束后,拥有市民信箱的用户在家中就可通过互联网、IPTV等渠道查询个人的检验检查报告,减少了再次去医院取报告的麻烦。市民相关的卫生服务信息都将纳入个人健康档案。患者如患有慢性病,这些信息还将进一步推送到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患者进行随访、干预和服务管理,从而形成医疗诊治、公共卫生、社区服务三大体系的联动,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,市民健康水平能够有效提高,进一步促进“小病进社区,大病进医院”就医模式的形成,实现卫生服务方式的转变。在教育领域:各级各类学校的上网速度将进一步提升,所有高校和区县级教育宽带网络具有万兆接入能力;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都将实现无线局域网(WLAN)覆盖。在市民终身学习方面,呼市建成学前教育、基础教育、高等教育、职业教育、继续教育、党员干部教育、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8大类数字化学习资源,市民通过互联网、IPTV、数字电视等渠道,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,让每个市民都能各取所需。在交通出行方面:自驾出行前,市民可浏览呼市交通出行网或拨打服务热线,了解市内路况信息;在驾车途中,还可通过路边交通可变信息标志、收听交通广播等方式,及时获取实时路况信息,调整行进路线。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,公交电子站牌已在部分区县开展试点,在公交站点候车的乘客通过电子站牌,可知道下一辆公交车的位置所在,做到心中有数。在公共服务领域:居民要支付水、电、燃气费,通过“一卡通”,可以用互联网、IPTV、电话、手机就可实现;而电子账单公共服务平台则提供了电子账单的申请、推送、查询、支付和管理的“一站式”服务,市民通过该平台可申请使用公用事业单位(电力、电信、移动、联通、有线、市自来水、大众燃气)的电子账单;申请成功后平台通过电子邮件、短信等方式推送电子账单。田建军说,呼市智慧城市建设还充分考虑了残疾人、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,让他们也能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。“智慧呼和浩特”离我们有多远?今年1月,经呼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,正式下发了《“智慧呼和浩特”建设方案》,方案实施,标志着呼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启动。重点推进智慧社区、智慧健康、智慧教育、智慧旅游、智慧交通、智慧水务、智慧乳业、智慧环保与节能、城市网格化管理9项工程,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和公共服务智慧化,促进工业化、城市化、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,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、低成本的社会服务。那么,“智慧呼和浩特”离我们还有多远?田建军告诉记者,2015年是智慧呼和浩特全面启动年。呼市将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,积极吸引和引导社会资本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。根据智慧城市建设任务总资金投入估算共计23.42亿元,其中:政府财政投入3.79亿元,申请自治区财政支持5000万元,金融贷款3亿元,社会投资16.13亿元。同时,呼市将充分发挥出城发公司、春华水务、交通投资公司、金融投资集团、公交公司五大融资平台和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作用,推广BT、BOT、PPP、私募股权融资等社会化、多元化融资模式,并通过联合银行、组建基金、与投资机构合作等方式,为“智慧呼和浩特”设计一个20亿元的资金池,支持产业发展。资金池在政府引导资金引导下,由一支基金、一个投资机构、一家银行托底的共建模式来实现,建立利益捆绑机制,形成互利互惠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格局。“根据呼市的特点,我们选取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规划和设计,包括智慧乳业、智慧水务、智慧社区、网格化城市管理、智慧交通、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城市公共信息平台、智慧旅游、绿色建筑与照明节能、智慧一卡通、智慧教育等,并以此为示范带动其他智慧项目建设,建设周期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。”田建军说。“城市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,目前我们已经选取了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,在接下来的城市发展中可能还会有新的技术出现,到时我们还会将新的技术应用到城市建设中。”呼市发改委办公室丁科长说。“从目前的智慧社区建设来看,虽还没有达到整体的宜居水平,但是正行进在一个慢慢的、满意的过程中。”星火巷社区主任云景俐如是说。记者了解到,通过“智慧城市”的试点建设和运营,呼市将全面提高城市在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环境等方面的整体竞争力,为社会各方提供差异化的服务,最终实现人民幸福和谐、政府阳光高效、环境美丽宜居、产业创新升级的智慧首府。呼和浩特快讯 微信号:HHHTKX-MT